“以前,群众办事喜欢讲排场、求规模,办一次酒席要搞好几天,铺张浪费的情况比较严重。”交密村党支部书记周凤春向笔者介绍道,“这种攀比不仅经常引发群众矛盾,高额礼金搞得村民苦不堪言。”
交密村制定村规民约,长期推行文明积分超市,规范民族团结食堂管理,操办酒席公约,形成了“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小事不办”的文明新风尚。通过党员大会、院坝协商、鸣锣喊寨等形式,引导村民除陋习、树新风,村庄美丽了,崇德向善的氛围也更加浓厚了,交密村还获评“全省文明村”称号。
交密村的乡风文明为什么成效显著?
(资料图)
三个思路是最好的回答。
减负获民心
群众事就是最大的事。一加一减,群众算得明白,心里亮堂。
“自从村里有了民族团结食堂,大小事可以统一办,还对酒席操办的菜品、桌数、天数、礼金等都作出了规定,吃酒人和办酒人省了不少事。”说起民族团结食堂,台江县南宫镇交密村村民张昌兰点赞说道。
创建民族团结食堂,全面引导群众勤劳持家、节约办酒,让村民从“吃不完的酒、送不完的礼”中解脱出来。
小小食堂,不仅给群众减少了负担,还回应了群众最关心的增收之要,也给村集体经济收入找到了新路子。
通过“食堂+农户”的方式,民族团结食堂优先采购村民自产的米、肉、酒、菜等食材,实现产销一体化,鼓足群众钱袋子。
当前,民族团结食堂正成为交密村深化移风易俗、倡导文明乡风的主阵地,有效整治了滥办酒席、大操大办、攀比浪费等乱象。
绿色亮发展
翁密河水潺潺流淌,不远处的村庄在绿树环绕中若隐若现。
这里,苗族文化厚重,民族风情浓郁。一直以来,交密村村致力于坚持绿色生态发展,农文旅融合之路驾轻就熟。
瞄准更长远的发展,今年,交密村打造民族团结食堂。除了办理红白喜事,还结合漂流产业,做足“食堂+漂流”文章,承接游客就餐、住宿、接待服务,增加集体经济收入,目前交密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1.3万元。
“一壶酒,一瓶饮料,两包纸,八菜一汤,简简单单就把事办成了。”交密村村民熊啟军高兴地说。
整洁舒人心
“以前,村里有公益性岗位人员打扫卫生,也有固定的垃圾存放地,但村民多是垃圾随手扔,清理也不及时。尤其到了夏天,有异味还招虫,现在不一样了,我们推行积分制,大家会主动把房前屋后打扫的干净整洁。”说起村里的变化,村民都赞不绝口。
同时,交密村还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,树立文明新风,实现移风易俗,构建和谐乡村,清理卫生死角100余处、乱搭乱建40余处,入户开展宣传教育500余次,让农村环境整治落地见效。
思路一变天地宽。减负担、聚民心、树新风……交密村把狠抓移风易俗为群众减负融入群众点滴的生活中,勾勒出了共建、共享、共乐的“云水交密”新画卷。
据悉,自“四大行动”开展以来,全镇共举办40余件红白喜事,民族团结食堂承办酒席为群众减负68余万。
通讯员 蔡琪
标签: